最近的一个实验项目,要监控UWP程序的启动。发现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是使用 WMI,当有新的进程被创建时,就可以收到一个消息回调,这样的方式比不断地去轮询要优雅和有效率的多。
但是我们的目标UWP,是采用 WinJS开发的,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。就是在进程列表里,它是托管在一个叫做 wwahost.exe 的进程里的。如果有多个类似的程序的话,我们无法简单地区分出来。
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获取详细信息以便做过滤,幸好微软提供了配套的东西。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叫做 UserModelId的东西来对不同的UWP程序做区分。下面是来自微软官方的实例代码(https://docs.microsoft.com/zh-cn/windows/win32/api/appmodel/nf-appmodel-getapplicationusermodelid)。
#define _UNICODE 1
#define UNICODE 1
#include <Windows.h>
#include <appmodel.h>
#include <malloc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tdio.h>
int ShowUsage();
void ShowProcessApplicationUserModelId(__in const UINT32 pid, __in HANDLE process);
int ShowUsage()
{
wprintf(L"Usage: GetApplicationUserModelId <pid> [<pid>...]\n");
return 1;
}
int __cdecl wmain(__in int argc, __in_ecount(argc) WCHAR * argv[])
{
if (argc <= 1)
return ShowUsage();
for (int i=1; i<argc; ++i)
{
UINT32 pid = wcstoul(argv[i], NULL, 10);
if (pid > 0)
{
HANDLE process = OpenProcess(PROCESS_QUERY_LIMITED_INFORMATION, FALSE, pid);
if (process == NULL)
wprintf(L"Error %d in OpenProcess (pid=%u)\n", GetLastError(), pid);
else
{
ShowProcessApplicationUserModelId(pid, process);
CloseHandle(process);
}
}
}
return 0;
}
void ShowProcessApplicationUserModelId(__in const UINT32 pid, __in HANDLE process)
{
wprintf(L"Process %u (handle=%p)\n", pid, process);
UINT32 length = 0;
LONG rc = GetApplicationUserModelId(process, &length, NULL);
if (rc != ERROR_INSUFFICIENT_BUFFER)
{
if (rc == APPMODEL_ERROR_NO_APPLICATION)
wprintf(L"Desktop application\n");
else
wprintf(L"Error %d in GetApplicationUserModelId\n", rc);
return;
}
PWSTR fullName = (PWSTR) malloc(length * sizeof(*fullName));
if (fullName == NULL)
{
wprintf(L"Error allocating memory\n");
return;
}
rc = GetApplicationUserModelId(process, &length, fullName);
if (rc != ERROR_SUCCESS)
wprintf(L"Error %d retrieving ApplicationUserModelId\n", rc);
else
wprintf(L"%s\n", fullName);
free(fullName);
}
整体的代码比较简单,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。代码中一共调用了2次GetApplicationUserModelId方法,第一次是为了计算数据的长度,然后第二次根据数据长度重新请求以得到最终的数据。
这就是我为什么讨厌C++的原因,把指针的操作搞这么恶心。
在代码验证后,又发现了另外一个API:IsImmersiveProcess ,通过该函数可以简单地判断一个进程是否是Store类型的程序,在有的场合例如唯一性校验上还是有帮助的。有兴趣可以移步 https://docs.microsoft.com/en-us/windows/win32/api/winuser/nf-winuser-isimmersiveprocess
今天在集成由 Intel 提供的一个lib库时发现,在release模式下,编译会失败,提示“对象或库文件是使用比创建其他对象所用编译器旧的编译器创建的”错误信息。
由于项目是使用VS2017创建的,但是lib库看样子是使用2015来编译的,开始的时候以为是版本不一致导致的,但是细细一琢磨,对于Debug来说,就没有问题,看起来这2者会有什么差异。
最后发现,如果针对release关闭“全程序优化”选项,就可以编译成功了。
有时候想快速写一段C++代码来验证某个功能,感觉使用VS就过于重量级了,关键是衣服自己洗比较洁癖,不喜欢看到有无用的工程项目。所以一直想有一个轻量级的编辑器可以快速编译验证。
于是衣服自己洗发现了CodeLite 和 CodeBlock这2个跨平台,相对轻量的工具。
使用过程中,发现CodeLite的命令行输出中中文显示乱码,一开始还以为自己是软件没有安装好,重新下载安装还是不行。后来经过一番搜索,网上观点认为是 G++ 的问题,需要额外添加编译选项。
选择工程项目,右键属性,切换到Compiler,在 C++ Compile Options 里添加一个选项 -fexec-charset=GBK; 即可。其实还可以把这个配置单独新增进去,以后就只用勾选就可以了。
特别需要说明,设置完成后,需要把项目清理重新编译,不然看不到效果,衣服自己洗在这里被坑了好几次了。
C#对于窗体居中很简单,只需要简单设置一个属性就可以了,但是对于C++,还需要额外的写点代码。下面是衣服自己洗分享的代码,可以直接拷贝到项目中。
inline static BOOL CenterWindow(HWND hwndWindow,bool isDesktopParent = true)
{
HWND hwndParent;
RECT rectWindow, rectParent;
hwndParent = isDesktopParent ? GetDesktopWindow() : GetParent(hwndWindow);
//make the window relative to its parent
if (hwndParent != nullptr)
{
GetWindowRect(hwndWindow, &rectWindow);
GetWindowRect(hwndParent, &rectParent);
int nWidth = rectWindow.right – rectWindow.left;
int nHeight = rectWindow.bottom – rectWindow.top;
int nX = ((rectParent.right – rectParent.left) – nWidth) / 2 + rectParent.left;
int nY = ((rectParent.bottom – rectParent.top) – nHeight) / 2 + rectParent.top;
int nScreenWidth = GetSystemMetrics(SM_CXSCREEN);
int nScreenHeight = GetSystemMetrics(SM_CYSCREEN);
//make sure the window never moves outside of the screen
if (nX < 0) nX = 0;
if (nY < 0) nY = 0;
if (nX + nWidth > nScreenWidth) nX = nScreenWidth – nWidth;
if (nY + nHeight > nScreenHeight) nY = nScreenHeight – nHeight;
MoveWindow(hwndWindow, nX, nY, nWidth, nHeight, FALSE);
return TRUE;
}
return FALSE;
}
衣服自己洗使用jsoncpp来解析项目中使用的json字符串,后来发现一个问题就在于jsoncpp 不支持unicode编码的中文字符。
网上搜索了一下,一种比较弱侵入性的方法如下:
打开json_tool.h文件,找到 codePointToUTF8 方法,修改 else if (cp <= 0xFFFF) 代码段里的内容,添加额外的处理。
//添加中文unicode编码
if((cp >= 0x4E00 && cp <= 0x9FA5) || (cp >= 0xF900 && cp <= 0xFA2D))
{
wchar_t src[2] = { 0 };
char dest[5] = { 0 };
src[0] = static_cast<wchar_t>(cp);
std::string local = setlocale(LC_ALL, NULL);
setlocale(LC_ALL, “chs”);
wcstombs_s(NULL, dest, 5, src, 2);
result = dest;
setlocale(LC_ALL, local.c_str());
}
//下面 else 里代码为原始代码
else
{
result.resize(3);
result[2] = static_cast<char>(0x80 | (0x3f & cp));
result[1] = static_cast<char>(0x80 | (0x3f & (cp >> 6)));
result[0] = static_cast<char>(0xE0 | (0xf & (cp >> 12)));
}
然后重新编译即可。
衣服自己本来是想使用log4cxx\log4cpp\log4cplus这样的库来作为日志库的,但是无论那个都无法集成,一堆的问题,于是衣服自己洗一番搜索后,发现spdlog 是一个速度非常快的C++开源库,线程安全。
这个库有一个特点就是全部都是头文件,没有cpp文件,直接引用即可。
使用VS2015添加了include文件引用后,编译报错。
错误 C2589 “(”:“::”右边的非法标记
参考了一下,发现是和系统的命名冲突,解决方法也很简单。
打开 format.h 文件,找到 int compare(BasicStringRef other) const 方法,将 std::size_t size = std::min(size_, other.size_) 修改为 std::size_t size = (std::min)(size_, other.size_),然后重新编译即可。
前不久昊问起来如何让c++和c#相互调用dll,后来专门去搜索了下,现在衣服自己洗分享出来,可能对大家有帮助。
首先我们来说c#调用c++编译的dll。这个网上已经很多了,c++里和普通写法一样,设置导出函数等等,例如c++里有一个函数 int cplusplus(int a,int b),那么在C#里,可以先申明:
[DllImport (abc.dll)]
public extern static int cplusplus(int a,int b);
然后就可以像普通的C#函数一样调用了。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,
1、DllImport 后括号里输入c++ 的dll 的文件名,如果该dll不是在系统目录或者环境变量的目录,或者是c#程序的bin目录里,这里就应该输入完整的路径。建议放到c#的bin目录里。
2、函数必须声明为public的,不要忘记了extern关键字,当然static也所必需的。
反过来,c++是如何调用c#的dll呢,例如c#里有一个函数 public int csharp(int a,int b)在类Pipe下,而Pipe类属于ABC命名空间,那么对于c++项目,首先应该设置项目属性,打开公共语言运行时支持,即/clr标记,然后c++项目中添加c#的dll文件引用,接下来,在cpp文件里添加c#对应函数的命名空间 using namespace ABC;最后就是在需要调用的地方,使用托管代码的方式调用:
Pipe ^p = gcnew Pipe();
int a = p.csharp(3,4);
网上有同学提及编译失败,有一种可能是没有添加dll的引用,如果不喜欢添加引用,那么在cpp 文件里,使用 #using “..\Debug\csharp.dll” 也是一样可以的,不过这里就是用using,而非 include关键字,当然绝对路径也是不可少的。
现在c++和c#相互调用dll的方式就算完成了,有的同学对c++调用c#的dll的方式不太认可。为什么呢,因为要用托管代码的方式。其实上面描述的方法,本质上是使用的COM调用来完成的,微软也给出了直接COM调用的示例,喜欢这种方式的同学不妨琢磨下。